“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在农村里人死后为了避免忌讳,都称为“走了”、“倒头”、“过去了”等等,这时候自然要准备身后事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葬礼。在农村里葬礼是极其隆重庄严的事情,其中有着许多生活中演变的习俗仪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自然也有一套流程。在丧葬期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说的就是其中的习俗之一。


当有人去世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请来族里面料理丧事的主管人,人们叫做“总理”,按照早先的说法叫做“茶房”。他们会根据主家的要求来安排报丧、待客、宴席等丧事之间的安排。还会提前预算出来整个期间的花费,这叫做“拉菜单”,然后把各种事情分别设专人具体办理。首先第一个是要想死者的亲朋好友报丧了,这是人去世后的第一种仪式。


听老人讲,过去的时候有丧贴,其中大概写着死亡日期、殡葬日期等,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习俗了。报丧的时候也有许多的讲究,不能进人家门,只能在门外喊上一声,等人家在灶膛里铲上一些草木灰撒在门口后才能进,通知之后马上就回去了,来去匆匆,据说这是为了辟邪。也有的地方报丧会用伞来暗示,带着一把伞,伞头朝上柄向下放门口,用这个来表示凶信。


报丧有着诸多的讲究,但其中却有着“丧不报,孝不吊”的说法,就是没有人来报丧,不能去吊唁。这和农村的人情世故相关,一般报丧通知的都是自家的亲戚族人,基本都是没有出“五服”的人。如果出了五服之后基本就不会专门的通知了,也就走个“乡亲礼”。另外来说,报丧也是一个亲疏远近的问题,如果该叫的人没有叫,也是一种失礼,表明关系断了。


谢孝是葬礼种的另一种仪式了,当报丧后乡亲邻人就会带着“烧纸”前去吊唁,安慰家属,这时候来的基本都是女性,要由逝者的儿媳妇行礼、陪祭。谢孝就是这个时候的事情,亲友在灵前吊丧,孝子要进行谢孝,一方面是对来的亲友行礼致谢,另一方面表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向亲友谢罪。


在农村里乡邻众多,自然也不用来的每个人都谢孝,这里就是“不烧纸钱不谢孝”了的习俗了。在吊唁的人里面,一般只有亲戚族人才会烧纸钱,这个时候需要进行谢孝礼。如果来的是普通的乡邻,血缘关系等并不是非常的亲近,这种清理下是不需要进行跪拜的谢孝礼了。


在农村里保留的各种习俗礼仪众多,虽然平常的时候不用太过于在意,但在红白喜事等重要的场合上尽量不要出错,否则这就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会被人家“挑礼”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