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中的小殓、大殓

传统葬礼上的入殓,有小殓大殓之分。通俗话来讲,小殓就是给逝者净身、穿衣的过程;大殓就是将逝者从床上移入棺木的过程。无论小殓还是大殓,讲究都是比较多的。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传统葬礼中的小殓、大殓。

【小殓】小殓在古代就是为逝者裹上衣衾的过程,搁现在说就是为逝者穿寿衣的过程。为逝者穿衣的最佳时间是次日的早晨。

穿衣时要先在床上铺绞布(用以扎紧尸体所穿衣的宽布带);绞布上铺上覆尸的被盖,然后被盖上铺寿衣,再把尸体平放在衣上,然后按照相反的顺序为逝者穿衣。

为逝者束绞时,绞要掰开末端,然后掏上冒(装尸体的布袋,分上、下两截,上称质,也叫冒,下称杀), 上盖夷衾(覆尸的被子)。然后哀声痛哭,哭毕小殓仪式完成。

【大殓】大殓即入棺,也称“入室”、“入殓”等。在开始入殓之前,部分丧主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入殓时辰。有的还要请道士,按死者生肖和死亡的月份干支,以五行说法,推算犯冲的生肖和忌讳事项,然后书写下来贴在墙上。

死者入棺时,凡生肖犯冲的族人、亲戚,必须远避,否则对丧主不利。民间认为死人是一种遭殃,故这类榜文称“殃榜”。入殓的时间,有死后三天、七天入殓者,也有死后当天入殓的,称“走马殓”。

入殓前要用呈文纸,将棺内四壁糊好,棺底铺上青麻杆,杆上糊呈文纸。也有用黄纤纸糊棺内四壁,棺头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

尸体头顶用红布围上,腋部兜上红绸巾,入殓前,先于棺材底部铺上一层草纸,草纸上面盖一床棉被,两头分置“元宝枕”,供死者搁头和脚。孝子及众子跪立棺头,其它亲戚围棺痛哭。

【注意事项】

入殓时,由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如子多,则其余子均抱腰,请来的亲友或举重(抬棺人员)四至六人,用绸巾兜住死者的腰,先将尸体的脚放入棺内,然后缓缓将尸体平放入棺内。

再用红线拴一枚方口铜钱,由上而下对准死者鼻子,另用一根红线从棺头中线拉至棺尾中线,拉直后,看尸体鼻子与棺头、棺尾中线,三点是否成一直线,如果不成一直线,即调整尸体位置,还有的用一根细棉绳,两头各系一枚方口古铜币,挂在棺材口上,死者就放在绳子上入殓。

尸体放好后,抓绸巾的亲友迅速解下绸巾,拴在自己腰里,俗称扎了此巾,将来腰不疼。尸体放入后,再于尸体两侧分置死者生前所爱之物、衣服、穿戴、饰物、生活用品和冥器等。有的入殓时还在尸体枕下垫一些带籽的棉花,取绵延子嗣之意,以求后代子孙人丁兴旺。

一切送老物放好后,在逝者遗体上依次叠盖亲友所送的“重被”,最后一条为孝子、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被子盖完后,大殓仪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