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苏州丧葬习俗,感受震古烁今的丧葬文化


苏州人非常注重先人的葬礼,尤其相城一带的居民,为逝者举办葬礼时,不仅礼节繁多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感受一下,苏州人繁复持久的丧葬文化。

送终:先人弥留之际,血亲(夫妻、子女等)应守护旁边,在其即将咽气时,点燃香烛以引死者“上路”。人死后要放声大哭送终。

01

听泪水落下的声音

撤帐:老人去世后,子女要将其床上的床帐拿下来,抛于屋顶,等出殡后收下。

浴身:子女、亲属要去河边的井边取水,并抛丢小钱或焚化锡箔,称为“买水”,用买来的水为死者揩身。

更衣:由死者子女将准备穿在死者身上的寿衣一件件套在自己身上,叫做“筒衣”。然后,一起取下穿到死者身上。寿衣数量要单数,三件、五件、七件、九件不等。

含银:为死者合上眼皮,整理体形,并在死者口中塞小银一块,名叫“含口银子”。现在一般以含锡箔银锭代替,这是秦汉时期含玉遗风的留存。

02

听子女一声声呼喊

停灵:上述事宜准备妥当后,可将遗体从房内移至厅堂。遗体头要向外、足朝里。

明灯:遗体放在厅堂后,家属要在遗体头边点油灯一盏,昼夜不熄,直到出殡后摔碎于屋外。

守灵:死亡的当天晚上,亲友、邻居都要来守灵,也叫陪祖。

带孝:吊孝者都要穿孝衣孝服,或扎白带、带黑纱,以示哀悼。

经忏:殡葬期间,亲人或家属要请和尚、尼姑或道士为死者念经超度。

03

听如怨如诉的哀歌

闹五更:凌晨“五更时分”亲人们在灵前要大哭一场,俗称“闹五更”。

出殡:大殓之日,亲朋好友全部要到,一般在中午时分出丧、送别,在日落之前送葬队伍回到家中。

回丧:火化后回家叫回丧。回丧不能走出殡时的同一条路,要兜个圈子回丧,否则认为不吉利。

座台:家中客厅里设立座台,台上放遗像,敬茶水、果盘的座台也叫灵台。灵台上点一盏烛,称为“七灯”。这个蜡烛要点到终七为止。

04

听大地无奈的叹息

丧宴:大殓结束后,丧事人家要请奔丧人吃饭,俗称“豆腐饭”、“吃素菜”。现在这种丧宴与平常酒宴已无两样。

做七:所谓“做七”是指丧期应该是七个七天。逢七要上供,其中最大的是“五七”。“五七”时要祭羹饭,这顿祭饭要由女儿做饭菜。

饭菜也十分讲究,多的有二十几道菜,少的也要十几道,赶在太阳上山前送到死者家里。当天晚上,一般请道士做道场。

道场要做整整一天,直到凌晨焚烧掉纸扎的祭品以后,方可结束。现在一般“五七”结束,即告丧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