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白事习俗丰富多样,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以下是对广州白事习俗的详细介绍:

一、搭建灵堂
- 灵堂布置:家属会在家中或殡仪馆设立灵堂,灵堂内摆放逝者的遗像、供桌、香炉、水果等物品,以示纪念。灵堂的方位和布置会根据逝者的生辰八字和家庭的风水格局来选择。
- 孝服穿戴:家属及亲朋会穿上特制的孝服,孝服的颜色和款式多以白色为主,代表纯洁和悲哀。
二、守夜
- 守夜时间:守夜通常以三天为限,具体时间还需根据黄道吉日来定。在广州有“三天不择日”的说法,即人死后三天内下葬可以不用挑选日子。
- 守夜习俗:守夜期间,家属和亲友会前来吊唁,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灵堂的香火要保持不断,直到出殡时才熄灭。同时,要注意言行庄重,保持灵堂整洁。
三、出殡前的准备
- 清洁禁忌:在出殡前,厅里不拖地、不扫地,也不能使用剪刀、刀等利器。
- 饮食禁忌:出殡前,直系亲属女士不能在设灵家里洗头,但可以外出洗头。同时,不吃牛肉、芹菜、韭菜、莲藕和海鲜等。
- 留灯:厅里要留一盏长明灯,直到出殡时才熄灭。
- 大门礼仪:大门有两扇门的,里面的木门不关。
- 装修禁忌:家里一年内不装修,避免锤钉。
- 解秽酒:亲友来上香时不倒茶倒水招呼,而是提供解秽酒。
- 点菜禁忌:外出就餐时,点菜单数菜品(如3、5、7个),不超过7个菜。牛肉、芹菜、韭菜、莲藕、海鲜等不能点。如果点鱼,要叫厨房砍尾巴。
- 甜品与留位:饭后最好上一个甜品(如红豆沙),甜品和汤水不计菜式。吃饭时留个位给先人,上每个菜都要夹点给先人,吃完不要打包。
四、出殡
- 选择吉日:如果超过三天守夜期,需要根据逝者和家庭成员的生辰八字,结合老黄历,选择一个吉日来出殡。
- 告别仪式:出殡前,通常会举行告别仪式,家属和亲友会向逝者致以最后的敬意。
- 遗体运送:使用专业的殡葬车辆将逝者遗体运送至火葬场或墓地。
五、火化与安葬
- 火化:在广州,火葬是主要的殡葬方式。逝者的遗体在火葬场进行火化。
- 安葬方式:火化后的骨灰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安葬,包括土葬、海葬、骨灰寄存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生态葬法,如树葬、花葬等。
六、后续悼念
- 祭拜:安葬后,家属和亲友会定期到墓地或灵堂进行祭拜,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 服丧期间忌讳:直系亲属一百天内不去别人家里,不参加红白事,也不送礼。
- 解秽仪式:参加完丧事后,人们通常会进行一些仪式来“解秽”,如燃起火盆跨跳过去、用柚子叶和黄皮叶煲煮的水洗手洗脸等。
七、礼金与礼品
- 礼金:广州人在葬礼上有给“帛金”的习惯,但“帛金”与喜宴的“红包”不同。帛金并不是一定要给,而且多少也没定数。通常在整数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结,如101元,寓意长长久久。
- 礼品:亲友前来吊唁时,通常会送上花圈、挽联等礼品,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这些习俗体现了广州人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反映了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在遵循这些习俗的同时,也应尊重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