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报丧习俗

停柩一段时间后,诸事准备就绪,接下来就要选日子报丧。

报丧可谓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报丧仪式早在周朝已经开始形成。它是用发信号的方式,告诉亲友和村里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去报丧,因为这是礼数。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报丧的方式也不仅相同。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不同地区的报丧习俗。

在广西一带的地区,按照旧规矩,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这叫做”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

也有的地区在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

还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必须要等在门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们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这样做是为了辟邪。

也有地方报丧俗规非常严格,丧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当外婆家里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候,孝男孝女必须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述说丧亲的悲痛,哭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并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

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的。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他们用死者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纸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死了人,死者的寿数,是男是女,就一目了然了。

旧时有些广东地区的人常常骂那些行色匆匆赶路的人是”报死”,因为根据当地的报丧的习俗,报丧的人必须来去急速,不进人家的大门,只能在门外高声地喊叫,报过丧之后,讨一口水漱口,来驱除不详,然后就马上回去。

在江浙一带,报丧习俗是用伞来暗示的。报丧的人带着一把伞去,把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门外,来表示凶信。主人便要请报丧的人吃点心。然后问清楚入殓的日期。最后把报丧人用过的碗扔到门外,来表示驱邪避祸。

在外地的亲人如果收到一封”焦头信”(信封的一角被烧焦),就可以知道这是报丧信。在浙江一些地方,死者的家属身穿孝服,准备好菜肴酒饭等在门外,烧一些银锭、草鞋等,这叫做”送无常”。”无常”,就是民间传说的勾魂的鬼。说是”无常”吃了菜肴酒饭,拿了银锭花费,又有草鞋可穿,就不会来打扰死者了。

开车遇到红白喜事,3点“规矩”都要懂!

开车遇到红白喜事,老司机提醒:别大意,这3点“规矩”都要懂!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开车突然遇到红白喜事,老司机提醒千万别大意。一般情况遇到白事我再忙会主动礼让,毕竟死者为大。还是要怀着敬畏之心为好,但也没觉得不吉利,毕竟跟我没关系的呀。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遇到白事我是尽量避开!这些东西在路上不可能不遇到,如果遇到了礼貌性的让开就是了,毕竟死者为大,还是多些理解吧。

二、遇到红事就分情况了,尤其是遇到早高峰赶着去上班的时候,一溜奔驰宝马奥迪打着双闪磨磨叽叽的开,还不靠个边,不早点儿也不晚点儿接新娘,非得在7:30-8:30这个时间和需要上班挣钱养家的人抢道抢时间,真的没有时间不礼让。但是礼让迎亲队伍是传统,在古代,遇到迎亲花轿,官轿也得让。

三、开车遇到婚车车队,要尽快直接超车开过去,不要与婚车队混行,载着摄影师跟拍的车辆要格外注意,有时候占2个车道,还有时随时停车。如果婚车车队较长无法超车,尽量要避让。一般在路上遇到婚车队占道都会理解的,有机会超车就超,没机会就后面跟着车也无所谓的。

小结:说实话,我都忘记自己做过多少次婚礼车队了,也见识过很多事情,例如,故意别主婚车的,在后面拼命按喇叭之类的,真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心态,三车道还不够他们超车吗?当然,去参加农村的没遇过这种事,反而在广州却遇过几次!开车遇到红白喜事,该怎么做你知道了吗?总之无愧于心就好了,安全守法行车!无论什么车,都应该规范行驶,文明行驶。

广州车祸死亡的抚恤金和丧葬费!

在车祸致死案件中,根据《侵权责任法》 第18条的规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死亡案件中的侵权责任包括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以广州市为例,在具体赔偿问题上,可有如下内容:1.赔偿什么?一起车祸死亡案件,近亲属可主张的赔偿内容可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家属处理丧葬事宜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等诸项目。如果受害人是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则还可存在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2.赔偿计算各个项目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计算,其中在2019–2020年度的广州市,可有:(1)死亡赔偿金

广州车祸死亡的抚恤金和丧葬费

(2)丧葬费 广东省2018年度职工6个月的月平均工资:53289.5元。(3)被扶养人生活费 城镇标准:28875元/年、农村标准15411元/年,最高计算20年。(4)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5)其他3. 索赔途径赔偿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的途径,如果受害人一方有保险或存在农转城赔偿技巧等内容的,应当由律师介入采取诉讼的途径解决。诉讼途径下,受害人一方不但可以主张完整的项目内容,还可以运用多方面的索赔技巧获得最大化赔偿。

广州人“普通死”以后由政府埋单,殡葬可省1680元

从9月底起,广州户籍人口的7项殡葬基本服务将全部由政府买单,最高标准为每人1680元,“死不起”的问题将成过去。

追求风光大葬的“豪华死”要花多少钱自然是“无谱”,但正所谓丰俭由人,如果是“普通”版本的殡葬服务又要花多少钱呢?

一套基本的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遗体消毒、遗体存放、租用遗体告别厅、遗体火化、骨灰盒(盅)和骨灰寄存7项,费用在1330-1680元之间,但在9月之后,本市户籍居民连这笔费用都不用自己给了,全部由政府买单。

那申请的流程是怎样的呢?花都区是全省最早实行殡葬基本服务免费的区,至今已经实施了近四年。

市民在死亡后,死者家属要先到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办理死亡证,并到社区医院开具医学死亡证明书,然后打电话到殡仪馆预约时间,死者家属需要携带死者身份证、死亡证,以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到殡仪馆的办事大厅审核资料,一经通过,基本服务的费用就会马上减免。

而殡仪馆要将所有减免的材料汇总,每半年提交到区民政局,区民政局会打电话与家属确定是否真正减免,确认无误后,每半年将免费的费用划拨给殡仪馆。

从2012年至今,每年的减免人数分别为3336人、3350人和3158人,总费用都在260万以下,人均减免870元,比花都区的最高标准低了两百多元,主要是部分死者家属没有使用部分服务,例如遗体告别厅等。

花都区殡葬服务减免的最高标准是1055元,而广州准备出台的标准是1680元,以后全市各区会参考广州的最高标准。

去年广州死亡的户籍人口为48000人左右,按照每人1680元来计算,财政每年需要投入8千多万,这笔经费初定将由户籍所在区财政承担,但没有最终确定,目前《广州市关于免除户籍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办法(草拟稿)》已经提交到市政府,预计在近期将出台。

掌中广视记者胡晓燕报道。

广州市开启骨灰撒海活动常态化

1988年,我市利用近海地理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骨灰撒海活动,开创政府组织骨灰撒海活动先河。截止2018年底,已累计撒海骨灰2.4万多具,参加群众突破3.7万人次。为更好的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我们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从2019年4月1日起,推出骨灰撒海常态化服务。改变以往集中登记、一批次出海的活动方式,实现预约登记常态化和出海告别活动多批次,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常年可预约报名 

4月1日起,关注“广州殡葬”微信公众号,可全年进行预约登记;为方便市民,广州市殡葬管理处清明期间设置临时预约点,4月1日至30日的8:30-16:00,市民可到广州市火葬场(天河区燕岭路181号)大门右手边的临时工作棚进行预约登记。5月1日起,工作日的9:00-16:00,可到广州市骨灰撒海活动办公室(燕岭路394号进大门前行50米右侧)办理相关业务。 

出海告别多批次 

为提供更多选择,我们将根据报名数量、天气情况等多种因素,确定出海活动时间。确定当批次时间后,工作人员将提前2周,按报名顺序通知委办人办理确认手续。参加不了该批次活动的,将顺延至下次活动。 

提供临时寄存 

自5月1日起,提供撒海骨灰临时寄存服务。预约成功的委办人可办理撒海骨灰临时寄存,凭预约短信、微信订单详情、纸质回执等到广州市骨灰撒海活动办公室办理手续。临时寄存时间为1年,须在一年内办理撒海业务确认和出海告别。 

提供委托撒海服务 

出海告别环节,活动方提供委托服务,家属无法前往的,可在办理业务确认时委托主办方代撒骨灰。家属不参加出海,委托活动方代撒,且对撒海活动时间没有要求的,可以省去预约环节,在工作时间携带骨灰到撒海活动办公点,办理一次性办理撒海委托手续。 

非户籍逝者骨灰可参加 

2019年,我市骨灰撒海活动全面放开限制条件,非户籍逝者骨灰也可参加。其中,2016年9月28日以后在广州市去世并在辖区内殡仪馆火化的,提供死亡证和火化证,可免费参加。不符合免费条件的,支付活动费用(每具骨灰不超过1200元),同等享受预约、骨灰寄存、现场业务确认、参加出海告别仪式(2人)服务。 

为方便市民获取活动信息,我们已经在公众号生态葬栏目更新活动介绍、问题答疑、补贴申领须知、撒海活动流程等内容,请报名前自行阅读相关内容。 

咨询电话:

87053456(2019年4月1日至30日) 

87053636(2019年5月1日工作日起9:00-14:00)

广州市辖区死亡的人员,家属可申请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减免

 根据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民政部、广东省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广州市成立了以副市长黎明任组长,市民政局、市发改委等12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召开工作部署专题会议,推进殡葬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各成员单位制定实施《广州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综合前期摸查情况,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公安局、工商局、卫计委等多部门于9月4至7日,对医疗机构太平间、民办殡仪服务机构、宗教场所骨灰寄存设施、经营性墓园等重要殡葬服务场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9月4日,市卫计委牵头,市公安局、工商局、民政局开展联合行动,对省、市、区医疗机构的太平间进行抽样检查,以查促改,规范遗体交接程序,查处违规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太平间的管理。

9月5日,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对应元路、瘦狗岭路、燕岭路等多家民办殡仪服务机构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殡葬用品无明码标价,签订服务协议不规范、服务内容不清晰、投诉电话未公示等问题,检查组现场立即督促整改。

市民政局提醒广大居民群众:

一、凡在广州市辖区死亡的人员,家属可直接致电广州市殡仪馆报丧,不要轻信推销业务人员。

二、凡在广州市辖区死亡的人员(含非户籍人员),其家属委办人均可在殡仪馆填表申请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减免,服务机构推出的其他服务项目,请广大居民群众根据需要理性选择,节俭办丧。

三、委托办理丧葬业务的,请选择证照齐全的殡仪服务机构,并签订正规服务协议,要求注明商品清单和服务详情。

四、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请不要在道路上抛撒冥币纸钱。

五、发现违规经营、捆绑消费、强制推销、欺诈群众、误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请及时拨打投诉电话:广州市殡葬监察大队

全市5个殡仪馆报丧电话(24小时)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020-87744444

番禺区殡仪馆:020-84774444

花都区殡仪馆:020-86863490

增城区殡仪馆:020-82742322

从化区殡仪馆:020-87980145

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常州人注重丧葬,礼仪繁琐,而且许多迷信活动。旧时,大多采用棺材土葬,所用棺材有的提前定做或购买,择吉日竖放在家中,同时举行仪式,称为“竖寿”(棺材被称为“寿器”),亲人弥留之际。即为之揩身、换殓服,俗称“穿老衣”。发财人家还焚化纸轿一乘,及纸扎轿夫两名,俗称“烧轿子”,气绝后,合家哀号,将遗体移置木板上,用白布覆盖头部,点“幽冥灯”,放置尺、秤、镜、筛等物,木板前放一张桌,置一碗半生半熟的米饭,饭上插一枚鸡蛋,俗称“倒头羹饭”,另供豆腐干、豆炙饼、青菜等3碗素菜。焚烧纸锭、经卷,派人赴亲友处“报丧”。有的人家请阴阳先生推算入殓吉时。三或五日内家属披麻戴孝,设灵堂祭奠,亲友上门吊唁,送挽联、孝幛,俗称“开吊”。死者家属须回给白布一块,掷在地上,俗称“孝条”。

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入殓前,孝子亲赴附近河边跪着取水一盆或一桶,并掷钱于河中,谓之“买水”。将水买回来后,为死者作洗脸状,凡三次,谓“拖三把”。然后由长女(或儿媳)为死者梳头理发,边哭边唱《梳头经》。梳毕将梳子放入棺内陪葬。一般第三天将尸体放入棺材,称“小殓”;当日深夜,以漆封棺,钉上丧门钉,谓之“大殓”。这天丧家办素餐待客,菜中必备豆腐百页,成为“吃硬饭”。亡者神主牌位,“主”字的一点须请显贵者用朱笔亲点,谓之“点主”。出殡日,亲属按亲疏穿孝服(分为“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孝子披麻戴孝,腰系草绳,执“哭丧棒”随灵柩后匍匐而行;吹鼓手奏乐,亲朋相随“送葬”。沿路抛掷纸钱,称“买路钱”。凡出殡所经的人家常在门上张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红纸条,俗称“禁忌码”。落葬前在墓穴中生火驱湿,谓“暖坑”。葬毕另择他路回家,称“回丧”,进门时先“跨火”,吃云片糕,喝糖茶,取合家团圆、甜甜蜜蜜的意思。丧事期间,家中设灵位焚香上供,从亡日起7天为一祭,头七至终七共49天。3年孝满除灵(实则为两周年),将神主牌位移置祖先神龛内,放爆竹,吃糖圆,脱孝服(旧俗规定丧后1年断白,2年除服,孝服的服式由白而黄而青,孝鞋一般穿3双白、2双蓝)。丧事至此终结。一般贫穷人家棺材薄而简葬,无钱者买不起棺材,只得用芦苇、草席 包卷,掘土为穴,草草埋葬。

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常州城乡民间形成的这一套繁琐的丧葬封建礼俗。太平天国时期曾明令予以禁止。镇守常州的太平军将领护王陈坤书,按天王命令发布告示:“所有升天之人,俱不准照凡情歪例私用棺木,以棉被绸绉包裹埋葬”、“父母死,不得招魂设醮”。


民国初年,武进安西乡、延政乡、陈渡桥镇等地的有识之士,先后倡议改革旧丧葬礼俗,行之未久,旋即复旧。

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积极推行火葬。人亡,亲友前往吊唁,送花圈、挽联、绸幛等。家属及亲友缠黑纱、佩白花。1958年市民政部门接受天宁寺火葬场,以后经过改建扩大,增添设施,逐步用火葬代替土葬。至70年代,形成以火葬为主要形式的丧葬习俗。人死后在家至多放3天,尸体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火化前把尸体停放在殡仪馆冷冻室内,既安全又卫生。有的单位还为去世的职工召开追悼会,寄托哀思,有家属、亲友、单位领导参加,一般只需45分钟左右,仪式简单而又隆重。举行悼念仪式时,将黑布袖套(即黑纱)佩于左臂,白色纸花佩于胸前。佩戴黑纱时间,一般亲友为3天,家属为49天。火化后的骨灰盒由家属寄存在殡仪馆或乡镇、村见着的骨灰纪念堂内。有的把骨灰撒在长江里或其它名山大川。丧后,丧家备饭菜招待亲友,以示谢意。但仍有少数人家大操大办,进行烧纸钱、设灵堂、请僧尼拜忏诵经超度等迷信活动。1983年以后,常州市区的火化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随着火葬的普及,封建迷信和大肆铺张的厚葬礼俗,逐步为庄重、简朴的节葬礼俗所代替。丧户在门前张贴“家有丧事,谢绝送礼”的字条,仅通知少数至亲。亲友只送少量赆仪或1只花圈。尸体火化后,只办1——2桌便饭宴请亲友。

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至今,经过各级领导和殡葬管理部门的努力,终于革除了旧习,树立了新的丧葬礼俗。

葬礼习俗,让逝者多一些安息

葬礼是每个地方都会举办的祭奠死者的仪式,几千年来,葬礼不断的演变,从简单的土葬,到风葬、海葬、江葬等等,方式各有不同,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仪式也千差万别,这里来了解一下江苏各地的葬礼仪式是怎么样的?

小编是徐州人,在这里以徐州习俗为中心分享一下:

1、按照规矩,老人死后,家里人要将棺材停放在直对大门的厅堂里,孩子们要穿孝衣戴孝帽,跪在棺材旁边守灵三天,村里的老人们也陪着一起,这个在江苏各地基本相同,守灵的过程中,孝子要不断的往火盆里放“火纸”,不能让火盆熄灭了。2、死者的兄弟、晚辈都要前来祭拜,祭拜的动作也有很大的讲究,不同的身份祭拜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很小的晚辈要做到真正的三拜九叩,每一个动作都要严肃认真,不能随意,叩拜晚之后还要用手遮着脸,并且嘴里念念有词的弯腰小跑到棺材旁边,在别人祭拜过程中,孝子孝孙要跪在两侧还礼,就是别人拜一次,他们就要回拜一次,直到所有人都祭拜完。

孝子要首先祭拜,这个过程就要十几分钟,要将酒和祭品按照固定的顺序和方向祭给逝者。

3、哭灵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个环节,以前都是孝子孝女哭灵,由于比较累,于是就花钱让戏班子的人代为哭灵,以安慰逝者,这是一个将近一个小时的仪式,从家门口一直哭到棺材旁,然后再绕着棺材走几圈,孝子要跟在后面。这个环节的出现也是现代丧失的一个演变,其实小编认为最好还是由孝子孝女哭灵,这才是对逝者最好最大的安慰。4、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路祭,在下葬之前,将棺材抬到大路上,孝子孝孙和部分家人要在大路上祭拜逝者,算是一种告别,祭拜过程中绝对忌讳狗和猫的出现,老人们都说如果狗和猫跑到棺材下面或上面,是对逝者的不尊重。祭拜结束后,要把少纸钱的火盆杂碎,这个是什么原因还未能考证。然后几个大汉就要把棺材抬到田地里进行埋葬了.
5、埋葬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不能跟着,只有男人才可以在旁边,孝子孝孙跪在一边,直到埋葬完毕,烧好纸钱、放了鞭炮之后就结束了,但是在人走了之后决不能回头的。
以后每年都要祭拜几次,特别是清明节和春节,这里要提的是江苏南通的祭拜方式,南通可以说是江苏最重视葬礼的城市了,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将逝者埋葬之后就只是到坟墓祭拜就好了,而南通确是每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的祭拜活动,每一次都会摆上宴席,可谓非常的重视。

“丧事喜办”,什么是农村所说的“喜丧”?

在人们的眼中,丧事本身是一件让人悲痛的事情,按理来说,一般出现丧事的家庭都是比较沉痛的。可是在农村,人们却把有些丧事称为“喜丧”,而且这种丧事办理的时候,还真是有些“喜事”的模样,敲锣打鼓、摆宴请客,可以说是非常热闹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什么是“喜丧”呢?

其实咱们在农村生活,对于“喜丧”的事情并不少见,一些家里老人去世的话,村里人都会用“喜丧”来安慰其家人,说老人享福享够了,活的岁数也不小了,这个年纪走,走的也安详,没受罪,不算啥丧事,是“喜丧”。

所以咱们可以从这种说法看出来,并不是什么丧事都可以被称为“喜丧”的,只有到了一定岁数、享了福的老人无疾而终才算是“喜丧”,也就是说逝者必须福、寿兼备。

在《清稗类钞》一书中的“丧祭类”中有记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虽说人们在办理“喜丧”的时候,一些看似“喜庆”的仪式会让人们不习惯,但是这种所谓的“喜庆”之中却深藏着家人的悲伤,以及对逝者尊重和悼念。

母亲的丧事

母亲的“三日”和“五七”合并在一天内进行,祭奠时要烧掉她生前穿过的衣服。

【新春走基层·记者回家】一年一度,回乡过年后的“我”又与你相见。拥抱亲情的“我”,卸下在外的一切武装,以儿女与记者的双重视角,感悟生活冷暖与时代脉动:

70后的“我”,以合乎期待的习俗办完了母亲的丧事,方能独自一人涕零;80后的“我”,父母坚守传统信仰,只为游子回家时还能寻回儿时的年味;90后的“我”,试图逃离逼婚的恐惧,又渴望“疾驰回家的列车再快一些”……

此刻的“我”和你一样步履不停,为梦想,更为下一次更好地回家。

我特别能理解某某到家时“没有哭”的表现。我不相信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后,他会不悲伤,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想他和我一样,内心是抗拒这种大哭的。

2018年2月4日晚上,农历腊月十九,我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乘坐上海浦东机场当晚仅有的一趟航班飞济南,再打车直奔七十多公里外的老家。

路上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均是问我到哪了。我有不祥的预感,但没敢问。父亲也没说。

到村里时,已近凌晨两点。我下车后一抬头,看到村老年公寓三楼父母住的那个房间点着灯火。原先的预感愈发强烈,但还是不愿相信。

直到推开门,看到母亲穿着寿衣躺在一张小床上。

进门大哭

母亲是那天晚上10点50分左右咽气的。在我抵家之前,按照老家习俗,她的丧事已经开始了。

事后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先由弟媳帮她擦净身体,穿上寿衣;婶子做了一个元宝放在床头,点香插在盛有小米饭的碗里;五服内的本家族成员陆续赶到,一起等待作为长子的我回来给母亲指路。

在进屋之前,我对家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我当时应该是呆住了,感觉到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母亲生前多次跟我提及那件事的用意。

起初,母亲像是不经意讲给我听的:说村里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某某,在得知其母去世后回家奔丧,进门后只叫娘,没有哭,村里人很是笑话。

母亲所指的那种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心流泪,而是在众人面前的放声大哭。它是中国传统丧葬习俗的重要特征,被赋予多种内涵,既表明生者的哀痛,又与孝道密切关联。

而在我看来,现实情形可能恰恰相反,比如,在葬礼上哭得最凶的那个子女,很可能生前是最不孝的,因为他(她)需要以此来掩饰自己的不孝。

所以我原本并不以为意,但母亲几次三番地讲,我就寻思:她莫不是在暗示我?

直到此时,我终于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担心在自己离开时,出门在外的我可能因为表现得不合习俗,与某某一样遭受众人嘲笑。

于是我跪下,大哭。

经历了母亲的丧事,我才真正理解,在农村,一个人的去世,不仅是自家人的事,更是整个家族乃至村庄的公共事件。子女不过是一系列丧葬活动中的一环。大部分时候你是被动的,只需按照主事人的要求做就行。但在某些特定时候,如进门之时,你需有符合众人预期的表现,否则可能遭到非议,甚至给家人带来压力。对于我们这些通过考大学离开家乡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人言可畏,母亲生前担心的就是这个。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某某到家时“没有哭”的表现。我不相信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后,他会不悲伤,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想他和我一样,内心是抗拒这种大哭的。

实际上,我真正感到悲伤是从丧事结束次日开始,仿佛一个被打了麻药的伤者苏醒过来。我在县城宾馆开了个房间,一个人哭。

最后一眼

进门哭完,主事的二婶子将我搀起,揭开母亲脸上盖的那张黄纸,让我看一眼后旋即又盖上。我注意到,母亲的面容竟比病痛中的样子好看了许多。我很想多看一会儿,且那张黄纸盖在脸上实在别扭,便鼓起勇气问能不能拿掉,被告知,不行。

那个晚上,我几次想揭开黄纸再看一眼母亲,或者用手机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最终什么也没做。后来上网查询得知,盖黄纸是有说法的,据说是代表死者与生者阴阳两隔之意。

之后,二婶子要我给正襟危坐的小叔叔、小婶子磕头。他们夫妇恰恰是让母亲生前受伤害最重的人,已经多年没有踏入我家家门。

指路回来后,做好明天出殡的安排,长辈离开,堂兄弟则都留下,陪我和弟弟一起给母亲守灵。我看到他们有的已很困倦,便劝其回去休息,但无一离开。后来知道,这也是规矩。

天终于亮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在村里扩散开来,有人来到临时搭建的灵堂处送烧纸。几年前村里定下规矩,吊唁者不必送花圈。孝家也不用再穿孝服,以臂章和白花替代。

灵堂设在老年公寓楼旁边的路口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上铺一块塑料布,一张方桌上面放着母亲的牌位,几样供品。

作为孝家,我和堂兄弟们跪在灵堂两侧,向前来拜祭的亲戚们磕头,对送烧纸的本村村民也要一一跪谢。后来我听一个同学说,按他们村的规矩,老人去世后三天内,对本家族之外的所有村里人,儿女见到后也要磕头。

第二天一早,大堂哥驱车送我到大舅处报丧。路上,堂哥接到家中不知谁打来的电话,叮嘱我到大舅家后一定要先哭。

报丧后我们即返回。由大舅通知小舅、小姨等人,让他们以母亲娘家人身份来吊唁。根据习俗,女性故去,只有在娘家人到场后才能出殡。

九点过后,当人们等得有点不耐烦时,小舅、小姨一行人到了。小舅一家是从外市驱车一百余公里赶来的。小舅与母亲长得很像,多年未见,看到他白发苍苍的样子,我很想跟他多聊几句,但场合不便。最多不过十分钟,他们一行又匆匆离开。然后,母亲的遗体迅速被抬上殡葬车。

一点改变

按照既定安排,一位堂哥和两个本村村民随殡葬车去火葬场,其他家族成员在家等候;接到火化完毕的消息后,两边一起往墓地赶。

在此之前,弟弟已先赶到村东南的集体墓地,为母亲选择了一处墓穴。出发前,有亲戚给我和弟弟一人一顶帽子,要求戴上。我们去时戴了,后来又被告知只需返回时戴。

作为长子,我在墓地门口迎接母亲的骨灰盒,捧到选定的墓穴处。只要起开上面的小石板,将骨灰盒放入再盖上石板即可。这种新型墓穴是村里推行丧葬改革的产物。我记得三十年前奶奶去世时也是冬天,地已上冻,需要多人连夜挖出一个足以放入棺材的大坑,很是费力。

不到11点钟,母亲的丧事基本办完。之后到预订的饭店里吃饭,以致谢前来的帮助者。

如果按旧俗,还要给母亲过“二日晚上”(死者下葬后第二天晚上亲友再次拜祭)、“谢客”(死者亲属到前来拜祭的亲戚家一一回拜)、三日、三七、五七等。但近几年的丧葬改革卓有成效,这些环节大大省略了。

经长辈们商议,决定只给母亲过“三日”和“五七”,且合并在一天内完成。主要是到墓地摆几个菜祭奠一下母亲,同时烧掉她生前穿过的衣服。

二婶子过来提醒,要花一百多块钱糊头纸牛,到那天上坟时烧掉。一般是由闺女糊,母亲没有闺女,得由我糊。我说要不算了吧,二婶子明显不悦,丢下一句“那让你娘喝脏水吧”就走了。

民间的说法是,母亲要去的阴间,既有净水也有脏水,糊一头牛的话,可以用来替母亲喝掉脏水,如果没有这头牛,便得由母亲来喝。

我和父亲商议后,决定在黄纸上写上个“牛”字,来代替那头纸糊的牛,跟包括二婶子在内的几个婶子说了后,她们均表示同意。

现在想来,这应该是在母亲丧事中我所做的唯一一点改变。